Abby Weng 翁樂旂 (牛津 MBA 研究生)

資深英文教練 (since 2009) |自創線上學習平台
外交部 、經濟部、外商講師
常春藤 UPenn 賓大「語言學」Linguistics 榮譽生
專長:活化英文!帶領學習者突破瓶頸,將英文真正帶入生活中

#踩踏事件英文 #Crowd Crush中文 #Crowd Surge中文 #Stampede中文 #骨牌效應 Domino Effect

韓國踩踏事件比較適合的英文應該是 crowd crush 或是 crowd surge;反觀 stampede 拿來形容動物狂奔的踩踏情況。在這個影片文章中,我將分別討論 crowd crush、crowd surge 和 stampede 的英文,情境說明各自使用方式。

其中也會提到「骨牌效應」的英文 Domino Effect,最後和大家分享與朗讀 The Poisonwood Bible 這本英文小說。



Stampede 中文 & 範例說明

這個單字 stampede 的中文「踩踏」容易被拿來形容類似 2022 年的韓國首爾梨泰院踩踏事件,但是,它通常用來形容群體狂奔的情況,比較常見拿來描述動物集體狂奔的行為 (影片 01:01)

電影 Lion King 獅子王 Mufassa 的死亡

要了解 stampede,我們可以想想迪士尼動畫「獅子王」其中一個經典的畫面:辛巴的爸爸被一群奔的羚羊踐踏至死。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專家認為 stampede 不適用的原因

其實,有專家不同意 stampede 拿來形容這次的韓國踩踏事情,因為覺得這是動物才有的行為,不該用於表達人類的事件。不過我覺得,它還是可以把它用來形容人的群體的行為,特別是突顯一些情況,因為人類的不理智或恐慌,而有的集體奔跑行為:

  • 美國的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 
    像是美國出名的購物活動 Black Friday,容易看到 stampede 的狀況,一群著急搶奪自己想要的商品的購物者,集體在商場奔跑的行為。
  • 演唱會活動
    或是知名歌手的演唱會,也有可能出現此情況,因此也適合用 stampede 這個中文踩踏意思的英文形容。

專家認為 stampede 不適用形容韓國踩踏事件的原因


透過他的解釋,我理解為什麼這個專家認為 stampede 不應該拿來形容這一類的踩踏事件。

如果我們看 stampede 這個詞的內涵,它通常形容集體狂奔的情況,個體總合為群體的行為責任。反觀這次的韓國踩踏事件,應該算是一個公共安全 (Public safety) 事件,因此最大的責任不應該放在每參與活動的每個人。

Crowd Crush 中文 & 範例說明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crowd crush 中文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crowd crush 中文2

這位專家認為 crowd crush 比較適合拿來形容 2022 的韓國首爾梨泰院踩踏事件,因為它的中文有群體被擠壓的意思 (影片 02:56)

他也提到,透過 crowd crush 一詞意思的思維方式,對於群眾管理 Crowd Management 比較有幫助。

Crowd Surge 中文 & 範例說明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Crowd 中文

這位專家認為 crowd surge 和 stampede 的意思有點類似,但我持不同的意見,我們從 surge 這個字的定義來看: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r number of something”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用中文說明 surge 是一個突然增加的情況,它不一定有預留空間,或是狂奔的情況。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在很多英文新聞媒體上看到,使用這個字來形容這次的事件 (影片 03:19)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crowd surge 中文2


牛津碩士英文教練

👋 若想要跟著 Abby 學霸英文老師一起從頭學好英文,歡迎報名 Square One 英文基礎課程
🧠 活化英文商店裡還有適合各種程度與目標的英文課程。



Crowd Crush vs. Crowd Surge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crowd crush vs. crowd surge

現在我們知道 crowd crush 和 crowd surge 都能拿來形容這次韓國踩踏事件,不過,它還是有些許的差別,讓我們用中文來討論它們的區別 (影片 04:06)

Crowd Crush 重點在「效應」與「結果」

若使用 crowd crush 形容踩踏事件,則比較重視這個事件在一個環境下,因為某些因素或結果構成的因果現象。

Crowd Surge 重點則放在「過程」

反之 crowd surge 的討論重心,則是它的過程。

Washington Post 華盛頓郵報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 Washington Post3

影片 04:32 中我朗讀一篇 Washington Post 華盛頓郵報,對這次韓國踩踏事件的文章,其中這個段落使我大開眼界和改觀:

“The event can be described as a crowd crush or surge, but not a stampede, said G. Keith Still, a crowd safety expert. A crush or surge happens when people are packed together in a confined space and there’s movement such as pushing that causes the crowd to fall over. Essentially, Still said, a “domino effect.”

這段文解釋一個 crush 或是 surge 發生的幾個必要條件:當一群人被困住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不斷的推擠。

  • to be packed together
    一群人被困住
  • a confined space
    在一個有限的空間
  • pushing
    推擠

骨牌效應 Domino Effect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vs. Stampede)_骨牌效應 Domino Effect

在人很多的狀況裡,像這次的韓國踩踏事件,容易形成骨牌效應 Domino Effect。一個知名的 Pizza 連鎖店,達美樂就叫作 Domino’s Pizza,它的 Logo 就是一個骨牌 (影片 06:07)

Stampede vs. Crowd Crush/Surge

讓我們續繼看 Washington Post 華盛頓郵報提到 stampede 的段落:

“A stampede implies that people had space to run, which was not the case in Itaewon”, he added.  “The more people that are in the crowd, the greater the force of the crowd crush is. The whole crowd falls over as one, and if you’re in a confined space, people then can’t get up again

Stampede 與 Crowd Crush/Surge 最大的差別就是「空間」

透過上述,現在我們知道在 crowd crush/surge 是因為一群人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推擠,而 stampede 則需要「足夠空間 」奔跑 (影片 06:32)

而這次的韓國踩踏事件發生於一個狹隘的巷子 (a narrow alley),因此應該被稱為 Crowd Crush/Surge。


韓國踩踏事件 Crowd Crush:Surge

想學好英文,加入 Square One 英文基礎課程


The Poisonwood Bible 小說分享

這次事件讓我聯想到一本大學室友推薦的小說 The Poisonwood Bible by Barbara Kingsolver,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 (影片 08:20) 。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書裡其中一個角色看的一本書,叫作 How to Survive 101 Calamities (影片 08:59),關於災難 Calamities (單數:calamity)。

透過這個虛幻的書名,可以知道它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生存,其中提到當在受限於人群中,應該如何自保,和大家朗讀與討論這兩個段落:

How to Survive 101 Calamities was the name of the book, which covered what to do in any dire situation—falling elevators, train wrecks, theater fires exetera. And thank goodness I’d read it because now I was in a jam and knew just what to do! I stuck my elbows very hard into the ribs of the people who were crushing in around me, and kind of wedged myself in. 

這個角色為了保護自己,把手肘往外推,戳到旁邊的人的肋骨 (I stuck my elbows very hard into the ribs of the people who were crushing in around me)。

創造胸口的空間

遇到人群推擠的情況,應該要創造胸口的空間,避免肺部被擠壓呼吸受限,所以這段在某個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的用意不是要傷害他人。而這個角色在書裡的設定,是一個利用他人的力量讓自己存活,因此這樣的形容明顯描述這個性格。

Then I just more or less picked up my feet, and it worked like a charm. Instead of getting trampled, I simply floated like a stick in a river, carried along on everyone else’s power.

再後來幾個章節,這個角色又再度提到這本虛幻的書:

When I get out of bed every morning, at least I’m still alive (這裡省略內容才不會透露內容). So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right. Sometimes you just have to save your neck and work out the details later.
Like that little book said: Stick out your elbows, pick up your feet, and float along with the crowd!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to do is get trampled to death.

有時候讀小說也可以得到一些平常想到到的資訊,像是透過這幾個段落,我一直到現在都記得當在非常擁擠的人群裡,首要注意的就是為自己的胸口保留空間呼吸。

Pick up your feet

不過其中說要將腳離開地上 (pick up your feet),我覺得還是需要看當下情況,因為目前看到專家都建議不要離地,不然容易有跌倒的情況,而在人群中一但倒下,就很難再站起來。

不過在這本小說中,這個地方強調這個角解利用人群的力量讓自己存活,是一個非常象徵性的部分。


希望這次透過這本小書和時事聯結,帶給大家一些新的英文知識,接觸好的文學內容,繼續活化英文!


讓值得信任的 Abby 教懂你所有的英文基礎

Abby Weng 資深英文教練 (牛津 MBA 就讀中)

包含了三大重要元素,即聲音、單字和句子:

  • 聲音系列:從 ABC 字母開始教大家發音。
  • 單字系列:除了學習不同詞性外,還會透過動詞一課學習四種不同時態,幫助理解最基礎的英文文法。
  • 句子系列:學會通過不同的句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練習,以創造出更多英文句子。

我希望透過每一個系列的課程,讓英文初學者或者是需要重新學習的人都能夠理解所有必要的英文基礎,並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滿足英文學習者的知識需求!歡迎所有在英文學習路上迷路的求學者和牛津英文教練 Abby 一起活化英文!Bring your English to Life!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