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格大學問,小重音大差別
I see somebody vs. some body on the beach.
重音分明不含糊,某人屍體無錯誤
「某人」somebody (重音在第一個音節,中間沒空格)
「某身體」some body (重音在第二個音 bo-,中間有空格)
在這十年的教學經驗中,常觀察到英文「重音」錯亂所引起的大誤會。舉例來說, somebody 與 some body 重音落在不同位置,意思也不相同;之前討論過的「小空格大學問」除了書寫字面上的差異,口說發音也可能會不同,就今天的例子:「某人」與「某軀體」後者有可能指屍體,應該沒有人想有這樣的口語誤會吧!
*延伸閱讀:
- 小空格大學問 (Everyday or Every day)|詞性大不同
- Overtime vs. Over time 差別 |「加班」與「逐漸的」哪個才對?
- 都是「健身」的意思,那 workout 與 work out 的差別是什麼?
重音差別:somebody vs. some body
要看到一個「軀體」在海邊的機會較小 (至少我希望是如此…),所以聽到誤唸 somebody 成 some body 時,很少人會執著以為是在說「屍體」,也有可能因為這樣,很少能夠突顯誤解,也相對減少糾正與學習的機會。
請靜心聽聽影片 00:15 兩者的發音,並試著透過聽力分辨兩個詞「重音」的位置。

希望正在閱讀的你,能夠聽到「重音」是落在不同的位置,一個在第一個音節 somebody,而 some body 則落在第二個音 bo-。
若討論到音節,重音是放在 body 一字的第一音節,但以方便理解的角度來說,重音是放在整體 some body 的第二個音:

除了重音發音的不同,我們也可以注意到,這兩個詞的寫法不一樣 (影片 00:45~):

「某人」somebody (重音在第一個音節,中間沒空格)
「某身體」some body (重音在第二個音 bo-,中間有空格)
牛津碩士英文教練
👋 若想要跟著 Abby 學霸英文老師一起從頭學好英文,歡迎報名 Square One 英文基礎課程。
🧠 活化英文商店裡還有適合各種程度與目標的英文課程。
「某『軀體』」有可能指「屍體」
我發現許多人將 somebody 發音成 some body (影片 01:46~),若不是要表達後者,聽起來有點可怕。一個小小的「重音」能夠使兩個聽起來似乎一樣的英文詞,意思上有很大的不同。

是在海灘上看到一個「人」,還是在海灘上看到一個「身體」呢!?所以我們在口說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重音」應該在哪個音節。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將字寫出來時,也要特別注意「空格」。
「某人」vs.「某軀體」
現在我們透過英文例句,分析它們義思的大不同 (影片 01:10~)。重音在第一個音節的 somebody 中間沒有空格,意思是「某人」,這是大部份使用時所要表達的意思,在句中子可以看到:
I see somebody on the beach.
但加入空格的 some body 重音在第二音節上,也可以放入同一個英文句型,意思卻有非常大的不同,它是「某軀體」的意思,在這個情境的文字描述下,很有可能指的是「屍體」:
I see some body on the beach.

重音與 Schwa Sound 課程
建議 Square One 英文基礎課程的學員複習與今天主題相關的課程:【聲音系列】的〔重音與 Schwa Sound〕一課 (影片 02:47~) 。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 schwa sound 與今天主題有關?」,那是因為當我們要唸 somebody/everybody/anybody 其中 o 的音都要發成 schwa sound。
許多人習慣唸 body 時,發短 o 的音,但是當 body 與 some 合在一起發音 (同理 everybody 與 anybody,以及影片沒提到的 nobody),變成另一個單字時,這個 o 應該變成一個 schwa sound。
「小重音大差別」:「重音」與「空格」改變意思

同樣的「重音」以及「空格」概念,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的類似英文單字上 (影片 02:20~):
anybody vs. any body
everybody vs. every body
Everybody is beautiful.
每一個人都是美麗的
Every body is beautiful.
每一個身體都是美麗的
讓值得信任的 Abby 教懂你所有的英文基礎

包含了三大重要元素,即聲音、單字和句子:
- 聲音系列:從 ABC 字母開始教大家發音。
- 單字系列:除了學習不同詞性外,還會透過動詞一課學習四種不同時態,幫助理解最基礎的英文文法。
- 句子系列:學會通過不同的句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練習,以創造出更多英文句子。
我希望透過每一個系列的課程,讓英文初學者或者是需要重新學習的人都能夠理解所有必要的英文基礎,並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更多幫助快速掌握它們的區別
Somebody 與 Some body
1. Somebody 的意思
「Somebody」是個常用的複合詞,意指「某人」,可以代指一個不確定的或不具名的人,例如在日常對話中使用。
例句:
- Somebody left their phone here.
(有人把手機落在這裡。) - I need to find somebody who can help me.
(我需要找到能幫助我的人。)
在這兩個例子裡,「Somebody」和「Someone」的意思差不多,可以互換使用,表示一個人,但沒有特定指出是誰。
2. Some body 的意思
相比之下,「Some body」雖然只差了一個空格,但意思有很大不同。「Some body」是由「Some」和「Body」兩個詞組合而成,有時候可以字面理解為「某具身體」或「某個軀體」。此外,該表達方式也可以指「某種類型的身體」或特定的外型。
例句:
- I think I saw some body near the river.
(我覺得我在河邊看到了一具軀體。) - Some body types are more suited for this sport.
(某些身體類型更適合這項運動。)
當描述人的外型或身體狀態時,「some body」可能無法直接指代「人」,而是更傾向於指某個「身體」或「軀殼」,文意上要格外留心。
3. 容易混淆的情境
日常溝通中,這樣的差異雖然細微,卻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語意。例如:
A. Somebody
- She’s looking for somebody to talk to.
(她正在尋找「某人」聊天。)
B. Some body
- She found some body in the forest and called the police.
(她在森林中發現了「某具軀體」,然後報了警。)
可以看出,在句子上下文的輔助下,多數人能快速辨別差異。但是在書寫時,務必要注意單字間的空格,避免造成誤會。
4. 避免常見錯誤的小技巧
(1) 如果你想表達「某個人」,使用「Somebody」即可,雖然與「Someone」互換,但它的語氣更偏向對話風格。
(2) 如果你需要強調的是「身體」或其他物理性描述,那請留意是否需要在「Some」和「Body」之間加上一個空格。
(3) 試著用上下文情境去分析句子,這是最快辨別兩者的方法。
結語
雖然「Somebody」和「Some body」乍看之下差異不大,但實際上它們有著完全不同的用途和含義。一個關注「人」,另一個偏重於「軀體」或物理概念。日常使用時,記得仔細核對,如果掌握了這些知識,你可以在語言使用上更精確,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利用 AI 協助聽說讀寫,增強英文單字記憶!
未來的趨勢是利用 AI 協助我們提升效能,我將在「AI 與英文學習」課程中,與大家探討這些觀念以及目前各個專家的看法。
除此之外,我還會分享我自己的 AI 使用經驗,以及我建議英文學習者可以嘗試的方法。從零開始,我將帶著你們一步一步了解概念與實行各個流程。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善用 AI 工具來輔助與優化自己的英文學習!

Don’t let anybody in your life mistake “somebody” for “some body”!
日常中活化英文,真正運用第二語言。
中高級英文私塾 English Ever After
如果英文對你來說是第二個運用的語言,而不是新的學習語言,那你應該需要透過日常使用它,活化英文才能達到英文進步的理想。
在我的中高級英文私塾(English Ever After)裡面,有更多文法與單字學習與課程。我也會與學員在兩週一次的線上研討會中,即時討論不同的主題,從互動中,透過每個學員生活的例子活化英文,也透過每個細節的討論,幫助每個學員得到更深刻的體驗。
我的目標是希望英文學習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單向思考,而是多方向的學習視角,提供學員更多機會,在專業英文教練的帶領下,欣賞與吸收,不同人使用語言的各種細節。 最重要的是:我們總是透過經由細膩思考的問與答來探索真相,得到更深入、有質感的學習與進步。
真正有質感的英文學習,不是追求快速得到答案,而是像大樹深根一樣的盤據知識,連結成為個人的英文網絡,並在生活上實用它、活化它;在這個網路世代,用最快的速度取得答覆(知識)是何等容易,但是,往往得到的不是正確的知識,或者是過度簡化且不顧上下文的真空資訊。
要將語言帶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能夠深刻的學習,因此在 English Ever After 英文私塾裡,我們的目標是要徹底了解概念,尋求最根源的盲點,並在彼此互助中給予大家族的每一個成員語言自主與思考獨立的能力。








